認識我的人就知道(其實沒幾個人認識我),我對政治深惡痛嫉,雖然我是有點政治立場(微微偏藍)沒錯;但除非是全然的冷感不在乎,要不然人一定會有偏好的立場但我一直覺得台上的政治人物耍智障就算了,他們耍智障起碼很清楚自己要爭的就是權和利。

但底下的人民卻真的為了什麼機八毛政治理念彼此拳拳入肉地互毆,那是搞什麼屁!?機八毛政治理念又不能當飯吃。為了政治動氣吵架,真的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小老百姓能做的就是選舉的時候去投個票,選出一個又一個只會打炮(爽炮與嘴炮)的豬頭。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豬頭換豬頭。

有一段沒水準又下流的話,忘記是誰說的了:「世上最骯髒的東西,一樣是政治,一樣是女人的屄;偏偏這兩樣東西男人都很愛搞。」-講這段垃圾話的骯髒東西好像忘記自己是從哪裡變出來的。 

 

能狠狠fuck這世界的,操爆這世界的,永遠是掌有實權的人,而不是擁有選擇權(投票)的人。

看似open question, 其實是close question.跳進去,你就上當了。

 

我厭惡正名,不管是政治上的、法律上的、學術上的、理論上的-尤其是傳播理論,根本是廢話理論-你知道新聞都在放屁,你還是會像個蠢蛋般坐在電視機前聽他放屁。

有句成語叫「浪得虛名」,名本就是虛的,虛到一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至高境界,就會被噓。

名字,本來就沒有意義,就像你不知道男生把弟弟放到女生的洞洞這個動作叫「性交」、「炒飯」、「交配」、「繁殖」、「幹炮」、「愛愛」、「溫存」、「造愛」、「不能說的秘密」你還是會做,而且知道很爽。

 

屁話講完了,我要講正經的;我要幫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正名。

「羅生門」,現在常常被拿來形容一件事情大家各說各話;不負責任的記者常常在新聞結尾說:「這整件事真是羅生門。」

靠腰,你自己做新聞的都搞不懂整件事在幹麻,還播出來讓觀眾看得霧煞煞,那不是在講廢話嗎?!

 

「羅生門」這一詞之所以有名,要拜已過世的大導黑澤明所賜。

電影內容是一樁發生在竹林裡的凶殺案,一對夫妻遇上起色心賊人,丈夫遇害,其妻不知下落。

敘事結構,是跟這起凶殺案相關的人在公堂上各自表述自己所見的事情,有樵夫、和尚、兇手自己、捕快、還有藉靈媒還魂的丈夫、僥倖逃過一劫妻子的獨白。

這種「各自表述」的敘事結構,影響了後來世界各國非常多的爛電影與好電影;如張藝謀的「英雄」、約翰屈伏塔主演的「特種部隊」、「將軍的女兒」,都帶有這種敘事結構的影子。

當然「羅生門」並不是一個空有漂亮的敘事結構而已,故事內容其實是關乎人性與道德的拉鋸戰,是很沉重的主題;當然故事要自己看才能體會箇中樂趣,我就不多說了。(其實是我懶得翻書和打那麼多字)

 

但其實「羅生門」非「羅生門」,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嚴格講起來,其實是改編自芥川龍之介一篇叫「竹叢中」的小說,再混上芥川另一篇真的叫「羅生門」的小說。

 

芥川的「羅生門」,講的是一個剛遭解雇生活陷入困境的長工(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羅生門底下躲雨,苦思著未來,想著想著,心裡起了歹念,想做強盜,卻又害怕被捕的後果;結果後來他在城樓上,發現了一個拾荒老婦,正剝下被棄置在城樓上死屍的衣服和頭髮;長工為老婦敗德的行為感到大怒,憤而想拔刀殺了老婦。

老婦苦苦求饒,述說著自己悲苦的境遇;長工聽了,想起了自己的窘境;結果長工最後怎麼做?

長工扒了老婦的衣物和所有錢財,扔下裸身的老婦在羅生門的城樓上,自己揚長而去,當土匪去了。

 

芥川的「羅生門」講的是人心的善惡轉變只在一念之間,「竹叢中」表達的則是善惡只能留給世人公斷。

 

 複雜的人性,究竟是開放性問題(自由表述題),還是封閉式問題(選擇題)?

 

如果你正認真思考上面這個問題的話,你就上當了。

我一開始就說了,這是個好像可以選其實沒得選的嘴炮題。

老師在講,你有沒有在聽?!



 

 

 

 

鬼周譯注評:雖然我沒有特別喜歡芥川這個作家,但除了「羅生門」、「竹叢中」以外,我也蠻喜歡他的「地獄變」的;不過那是另外一篇廢話,有機會再說;至於到底會不會說,那不重要,反正你一定沒有認真在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