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日的晚場,我在華納威秀的1號影廳裡,身體微微不適,也許是進場前多抽了一支菸(這個壞習慣,我早就應該戒了,可是我沒有戒,我想戒可是沒有戒,我沒有戒可是我想戒)。環顧四週,觀影人數遠超過我的預期;小小的影廳幾乎坐滿了人。

特別的是,正片開演前的預告片,同樣活色生香,肉味四溢,其中「恐怖解剖室」的預告片竟然還出現了露點的畫面;正片是限制級的,沒想到預告片也跟其它影廳不同(像「正義悍將」開演前的預告片是很像卡通的「駭速快手」和愛情浪漫喜劇「頭彩冤家」,幼稚到不行);這使得我頓時有種看黑色午夜場的感覺,小眾的電影,針對的是能邊吃大亨堡與爆米花,邊看劇中人被刀刃開腸剖腹虐殺,然後面不改色地大吸一口手邊的雪碧或可樂,將卡在齒縫間的碎屑爛肉咕嚕一口涮入胃裡的嗜血觀影族群。

其實去看這喬治羅密歐這部「活屍日記」,我可是抱著浪費兩百三電影票錢的必死決心。

我已經很久沒有耐著性子去看「傑生大戰佛萊迪」、「鬼娃新娘」、「驚聲尖叫」、「老師不是人」諸如此類美式血腥爆漿動作青春校園爛片了;我原本預期「活屍日記」的劇情大概也會是如此,頂多分鏡會比一般B級爛片成熟酷炫,畢竟喬治羅密歐在恐怖爛片界佔有一席之地。

豈料這部片的劇情走向大出我的意料,竟然深沉地像部藝術片(我想看好片時,卻看到爛片;我抱著看爛片的心情進場,卻又看到一部帶有寓意的電影);運鏡手法卻沒有帶給我當初觀影前所期待的震撼,分鏡沒我預期的「炫」,也沒預料到會那麼「眩」-暈眩的眩;講幾部電影你就知道為什麼我會說這部片「眩」而不「炫」,看過「厄夜叢林」(這部堪稱是最眩的)、「科洛佛檔案」吧?

沒錯,「活屍日記」就是採用的就是這種「偽真實」的敘事手法,也就是我講的後設拼貼無所不在。

電影一開始是一群大學生在拍畢製電影,題材是木乃伊追爆乳美女;看到這個場景,我笑了。多麼熟悉令我懷念又感傷的場景,那廉價易爆的細燈架、發電機、無奈的演員、囉嗦自信滿滿緊抓攝影機不放的導演、同樣想當導演卻淪化妝小弟的同學、喝個爛醉睥睨一切冷眼旁觀的酷教授-十足拍片現場那種看似團結實則四分五裂的詭異氣氛。

後來看不下去的酷教授把劇本一甩,爆出一句話:「拍什麼僵屍還要藉此諷刺人性探討社會的殭屍爛片?!」

又是讓我暗自笑到抽搐的台詞;「活屍日記」就是這種黑色幽默的調調,不僅打了自己的耳光,同時也順便賞了買票進來享受暴力的觀眾一記。

電影裡不斷出現人拿攝影機互相觀望互拍的鏡頭,影片穿插自言自語意識流式的獨白;以下貼幾句我覺得有意思且還記得的台詞-

「我們都變成了觀察者、紀錄者、評論者;當路上發生車禍,如果我們停下來,不是為了幫忙,而是圍觀看熱鬧

 

「媒體的氾濫,每一個人都可以輕易的表達自我,網際網路、部落客當聲音多到一種極致,就會變成一種噪音,我們再也不能理解彼此想傳達的是什麼

 

「當我們透過鏡頭去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不再顯得那麼殘酷,於是暴力也可以那麼詩情畫意值得歌頌,躲在鏡頭背後的惡意也顯得那麼曖昧不明

電影中不斷地流露出反媒體的意念,把新聞媒體形容充滿謊言提供偽知識扭曲認知的邪惡怪獸。電影裡的觀點,說創新麼其實也沒有,很多電影已經表達過相同的觀點很多次了;但對於我這個學過傳播理論(或屁話理論)的人看起來,血腥僵屍電影願意提供這樣反媒體的觀點還是頗有意思,起碼有看到誠意;我的標準很低,讓我看到誠意,這部片就過關了。

可是你說喬治羅密歐拍「活屍日記」這樣的電影是多俱深意反暴力反媒體內涵的藝術片,我可是不同意的,為什麼呢?

請問喬治羅密歐選擇了什麼來傳達他想表達的觀點呢?天殺的電影(媒體)和爽快的暴力(僵屍),誠如片裡爛醉教授那段充滿諷刺的台詞:「拍什麼僵屍還要藉此諷刺人性探討社會的殭屍爛片?!」

真正真心抵制暴力的人,是無法像你我般看這種動不動就爆頭(不管爆的是死人的頭還是活人的頭)的場面,還能把嘴裡的碎肉用飲料涮進胃裡的。

雖然我不反對暴力,也討厭電檢的那群管東管西的政治豬玀們;但我還是得講幾句比較沉重的話。

我記得我有個大學同學,同我描述著他國中第一次買色情書刊時,是如何的緊張彆扭害羞而遲遲不敢到櫃檯向老闆娘結帳。

我也記得我自己第一次看到色情書刊上那些三點全露的女人胴體的心悸。

我也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我看到「大白鯊」電影裡大白鯊生吞活人的片段,雙手是緊摀眼睛的;血流得太多,我不敢看。

至今我接觸的暴力與傷害變本加厲(看過的暴力爛片與A片多如過江之鯽),我卻不再為之感到絲毫悸動;即使我想體會重溫最初的恐懼與激情,也已不可逆了。

所以,「活屍日記」跟我的戒菸心態一樣,有的是自嘲,卻不是真的反省。

 

我們看似還活著,其實卻早已經習慣傷害與惡意而麻痺如死屍。







英文版海報




鬼周譯注評:因為蛀牙,鬼周明天要拔牙牙(淚奔~),今晚要狠狠喀他一頓牛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