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不想要毀滅世界?我曾遇過一些偏激的朋友,他們就有這樣的念頭。事實上,我也有。當我還是高中生,還是個憤怒的文藝青年時(有人戲稱這種人為「糞青」),對這狗屁倒灶的世界充滿了不滿;闖紅燈者死插隊者死GY 老師去死GY校長去死自大狂去死偽君子去死政客去死老美老共去死電影院裡大肆喧嘩的台客去死擋我者死…讓我不爽的人太多了,唯一跟我遇到那些一樣想毀滅世界的朋友不同的是-我後來明白如果我真的擁有這種讓自己看不順眼的人在地球上消失的能力,最後我將用這種能力自絕於世;我痛恨的其實是我自己,我判定他們邪惡該死的理由(貪婪自私),全都可以在我身上找到,我沒理由比那些我認為是「罪該萬死」之人更值得活下去。
上段好像是在講「死亡筆記本」,而不是「我是傳奇」這部電影呀?反正在我的網誌上,又有哪次認真講過任何一部電影了?我都在講自己的雞毛衰事(或意淫張倩庭),常來看文的應該很習慣了。
總之,之所以有第一段的用意是想表達,如果地球人像電影裡的劇情一樣遭受疾病感染,大部分的人都成變怪物,我本人絕對不會像預告片那樣子宣傳的口號一般是「人類最後的希望」;事實上,我看到這部電影預告片時就大感疑惑,因為預告片裡只出現威爾史密斯一個人類,在沒有女人跟他打炮的情況下又有什麼「人類最後的希望」可言?
這部片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只剩一個人,在文明的碎片殘骸中生活;我猜這也是當初原著最吸引人的地方;我幾乎要分神去想像如果我有這樣的機會,將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這種怪情緒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但我知道起碼有個人有,那就是卡通多啦A夢裡面的大雄;在某集裡大雄遭受了無盡的挫折,哭哭啼啼跑回家找多啦A夢(多啦A夢一貫的開頭),要他拿出讓世界所有人都消失的道具,一開始,大雄很滿意,到最後,開始感到孤單寂寞難以忍受,於是又哭哭啼啼地喊救命,要多啦A夢將世界恢復原狀,標準的宿命、失敗、災難、多啦A夢式的結局。
可是我自信是個很能忍受孤寂的人,這種一個人冒險的故事對我有魔法般的吸引力;尤其是「我是傳奇」所架構的世界,那是文明崩解後的世界,不是孤島,主角過得比魯賓遜漂流記爽多了,現成的文明碎屑任你撿拾(跟偷竊沒啥兩樣),你可以到百視達和唱片行,還有誠品幹一堆自己喜歡的影碟CD和書籍回來欣賞,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呀?
在多啦A夢裡的啟示是最終有一天你會被孤單寂寞打敗,你會反悔。可是我從小就不認為孤單寂寞跟有沒有旁人有什麼關聯,朋友未必能懂你(我自己則從不敢對朋友說「我很了解你」這樣的屁話),跟我聊不來的人多得很,我喜歡的東西往往也無法分享(如籃球可以兩個人一起玩,但書兩個人如何一起看呢?);而更煩人的是,那些跟你聊不來得人還會希望你要加入他們的圈子,是他們的一份子,合群;如果你違背他們的心願,他們可能還會想盡辦法捉弄你,羞辱你;孤單寂寞就算了,你連基本的平靜都沒有,這真是最糟糕的狀況。
這是我對這部片最有想法的地方,但好萊屋會讓觀眾看到這麼沮喪的想法嗎?不會。好萊屋只會秀跑車在廢墟裡甩尾,威爾史密斯在清晨運動秀肌肉,狙擊槍獵鹿,在戰機上打高爾夫;其實這些想法不錯,電影的特效與氣氛的營造也算中上;但要是我真的有幸是那個倖存者,我想爬到台北101頂樓往底下撒尿,我還想藉機侵入我夢中情人張倩庭的房間,看她床頭有沒有放小熊玩偶-好萊屋沒辦法拍這麼不堪入目又沒有商業性、生活化的東西,可是書或在我自己建構的想像中可以有很多細微生動的小東西,好萊屋卻只能浮光掠影的輕輕帶過;有些東西書上寫起來有趣,但拍出來完全是另一回事;觀眾想看的是戰機出動打怪,而不是威爾史密斯一個人自言自語的打高爾夫。
雖然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我敢賭定的說,原著作者對這部電影鐵定是不滿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