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高三時,有個很會寫詩的朋友借給我這本馬森寫的「孤絕」,而看過這本書之後,我就突然感覺到自己似乎有一點抓到怎麼寫短篇小說的竅門了(這個留到最後說)。雖然後來我很快就走向了後設拼貼等玩弄小說型態讓許多學院派搖頭之流,在我現在的用字遣詞和文章結構很難看出有受過其影響,但這馬森寫的這本「孤絕」,真的為我奠定了寫短篇小說的基礎(事實上,我也沒寫過超過兩萬字的小說);我之前也提過,開啟我寫作的兩個重要作家(祖師爺爺),其中一個是高行健,另外一個就是馬森。
當初我看完後,一直想擁有這本書,可是那時我跑遍了我在高雄所知道的所有書店,甚至是書展,都沒找著。後來藉著一次到台北參加台藝大推甄口試的機會(當然的,我搞砸了那次口試),在台北火車站附近的一家書局,終於找著了它(結果現在這本書在高雄隨便都找得到),我又看了它第二遍,然後就被我放在書櫃裡供奉著了。
那時我媽不是很喜歡我看馬森的書(因為我把馬森推薦給她看),她認為馬森太悲觀,我這麼悲觀的人看了以後八成會去死;可是她不理解正所謂物以類聚,同病相憐的鳥兒都會聚再一起。
說實在話,看完馬森的書之後,我就再也無法強迫自己寫一些違心之論的文章;對我而言,違心之論通常包括了光明希望陽光努力積極進取之類比較正向的人生觀,我比較偏向灰暗、宿命、與失敗的基調,就算沒看過馬森的「孤絕」,最終我還是會走入這樣的人生,這本書只是加速了這樣的沉溺。
「孤絕」這本書裡收錄了馬森十四篇短篇小說,每篇小說的中心主題都環繞著現代人的孤絕感。「現代人的孤絕感」其實是個很芭樂的題材,但馬森卻以他的白描與心理分析手法寫出了十四篇小說,這也是我創作的中心理念-「怎麼說(敘事技巧)故事比找尋新的題材(如果真的有所謂「新的題材」的話)來的有意義」
為什麼現代人常感到孤絕?
我讀高中時,有個英文老師教我們不要常常問「為什麼」,例如:「為什麼」要考試?「為什麼」我們要用最寶貴的青春讀那麼多將來用不到的書?
為什麼?
因為那個英文老師八成也在問自己,「為什麼」一個禮拜我要跟一群吵鬧的學生困在教室裡面五天?「為什麼」我這輩子就要葬送在這個學校?
老師不願告訴你殘酷的事實,可是你還是發現了這個不能說的秘密-整個人生都是場愚蠢又不得不玩的趣味競賽,我們在考場上、情場上、商場上、籃球場上、文學獎上、遊戲機台上彼此廝殺,有些人會相信這是在為自己而戰,但是像我這種常問「為什麼」的懷疑論者,會覺得有時你只是不知道把自己的命賣給誰了。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先不論愛國心是不是另一種罪惡;立志當個保家衛國的軍人是多麼榮譽的一件事,可是你確定整個軍隊做的事情跟保家衛國有關係嗎?你確定長官不是比較擔心自己的升遷問題嗎?你確定你們每天的行軍操演,不是只為了避免在重要的典禮上出錯,搞砸了長官的升遷,讓長官被豬頭官員和立委修理?也許你個人真的有「保家衛國」的信念,但最後你還是會被整個體制吃掉;軍隊裡絕對沒有「自我」,假日困在軍營裡玩報紙上填字遊戲的長官常罵底下的兵「懷疑呀!」,自我不重要,死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馬上可以取而代之;所以到底順從體制是為自己而戰,還是反抗體制才是為自己而戰?前者有可能帶給你虛假的成功,後者一定會給你最真實的失敗。
自我的喪失與溝通的失效,是現代人常感到憂鬱的原因。
解釋過了中心題旨之後,接下來聊一下馬森的寫作技巧。
我十分推薦想學怎麼寫小說的人,可以參考這本書。
很多想寫小說的人都會犯下一個錯誤,就是很貪心的想要在生平第一篇小說,寫出像金庸那樣子的大長篇;但是事實上,往往是寫到一半,故事就垮掉了,熱情就沒了,從短篇練起是最好的入門;因為你一定要完成完整的第一篇(通常會很爛),才有邁向更進步的第二篇的可能。
另外,馬森小說的敘事結構平穩,有基本的順序、倒敘、偶爾有插敘,沒有特別花俏的跳躍與拆解;不論對現實景物的描寫,或人物心理狀態的描述,最常使用的手法是「白描」-忠實的將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以有調理而通順的文字寫下來,這些都是初學者必學的;有了這些工夫,才能玩更花俏的東西。
最後,馬森愛用心理分析與象徵;有批評者說馬森用得太精準,使得他小說裡的角色都像精神科醫師辦公桌上的病例;但這也是這是馬森小說的特色,而我個人傾向鬼扯,你可以讀完心理學理論以後,再罵這些理論是狗屎。
如在「色界」這部電影的一幕,女主角王佳芝,站在門前,勾引有色無膽的男主角,李安的鏡頭帶到了王佳芝從女用皮包(陰戶)裡掏出鑰匙(陽具),再將鑰匙緩緩插到門孔中(性交),以曖昧的眼神看著著男主角-這是很典型的心理分析,但有沒有必要這樣看一部電影或文學作品,見仁見智。

以收錄在「孤絕」這本書裡,一篇短篇「鴨子」的最後一段,來看馬森的文字:
他丟出了最後一塊麵包,鴨子都歪著頭等待著,見再也沒有麵包丟下來,一個接一個地無聲地划開去。湖水靜止如鏡,一剎時好像時間在宇宙的隙縫裡漏光了。
.........(略過一段)
他彎下身,在靜止的湖面上,他看見鍾成朝他望著。再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自己。他的手慢慢朝前伸去,觸到水面的時候,感到好涼好涼。
-馬森沒有明寫出「鴨子」裡孤獨的主角最後投湖死了。如果真要從比較積極的面來看這件事,那就是故事裡的主角死了,書寫者馬森卻活著,還在文學的領域裡遊戲,後來又出版了很多沒人看且很容易絕版的書;一萬個高中生裡面可能只有一個傻蛋會為了他的書跑遍大江南北,而那個傻蛋後來跟他一樣在文學裡掙扎,最後也宿命地走向了孤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pi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